《中国城市污水处理与循环利用发展报告》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指南》系列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污水处理和循环利用是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城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4.5%,2025年县级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5%。另一方面,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持续改善。2019年,全国城市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26亿立方米,利用率接近20%。

2021年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九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污水循环利用的发展目标、重要任务和重点项目,标志着污水循环利用正式成为国家行动计划。在“十四五”规划及未来十五年,我国再生水利用需求将快速增长,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巨大。通过总结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和循环利用的发展历程,并编制一系列国家标准,对于推动污水循环利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务分会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由清华大学出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单位牵头制定的《水回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系列国家标准于2021年12月28日和31日正式发布。

清华大学胡红英教授指出,再生水利用是协调解决缺水、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破坏等问题的绿色共赢之道,具有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城市污水水量稳定、水质可控、地理位置优越,是可靠的城市二次水源,具有巨大的利用潜力。污水循环利用和再生水厂建设是城市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一系列再生水利用国家标准和发展报告的发布,为再生水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促进再生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污水处理和循环利用是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打赢污染防治战、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城市供水安全能力的重要切入点。此次发布的《报告》和《指南》将对推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事业迈上新台阶、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摘自新华网

1


发布时间:2022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