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发展报告》和《中水回用指南》系列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是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快速发展,成效显著,2019年城镇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4.5%,2025年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另一方面,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持续改善。2019年全国城镇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26亿立方米,利用率接近20%。

2021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污水再生利用的发展目标、重要任务和重点工程,标志着污水再生利用上升为国家行动计划。“十四五”期间及未来十五年,我国再生水利用需求将快速增长,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巨大。总结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发展历程,编制系列国家标准,对推动污水再生利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及回用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由清华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单位牵头制定的《中水回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系列国家标准于2021年12月28日、31日正式发布。

清华大学胡红英教授表示,再生水利用是协调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破坏问题的绿色途径、多方共赢之道,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城镇污水水量稳定、水质可控、就近可取,是可靠的城市二次水源,利用潜力巨大。污水再生利用和再生水厂建设是城市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再生水利用系列国家标准和发展报告的发布,为再生水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推动再生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是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供水保障能力的重要抓手,《报告》和《指南》的发布,将对推动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事业再上新台阶、构建城镇发展新格局、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摘自新华网

1


发布时间:2022年1月17日